
“冬至”已來臨,很多常識是錯的,你get了嗎?
作者: ${content.author} 時間:2017-12-23 瀏覽量:2,646《中國天文年歷》顯示,北京時間12月22日零時28分,將迎來“冬至”節(jié)氣。
冬至時間基本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2日之間,這一天太陽運行至黃經(jīng)270度,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,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長,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“日短”“日短至”“日南至”。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。在我國民間,有“吃了冬至飯,一天長一線”的說法。
冬至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季節(jié)到來。關于冬至的基本知識還是要get的才好。
【冬至是新年的開始 不是舊年的結(jié)束】
很多人認為,冬至之后是春節(jié),這一年終于要過完了。其實在中國歷史中,由周到秦,以冬至日當作歲首的概念一直沒有變過。
《漢書》有云:“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……”以農(nóng)業(yè)為主導產(chǎn)業(yè)的古人們認為,自冬至起,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,是時候下地干活了。于是,冬至代表下一個循環(huán)開始,是大吉之日。
【冬至這天不算冷,只是最冷季節(jié)的開端】
聽到“冬至”二字,很多人就有觸冰的感覺。其實作為數(shù)九的第一天,冬至其實并不是最冷的時候。
科學解釋是:冬至這天,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,能夠儲存熱量,并不是“即存即失”,而有“積熱”。但是隨著每天散失的熱量越來越大,而太陽提供的熱度越來越少,地面標呈現(xiàn)“入不敷出”的狀況。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,天氣就更為寒冷。待到過了這個“冷鋒”之后,天氣就會漸漸變暖,春天也就緊隨而至了。
【冬至只有吃餃子的習俗嗎?】
“冬至大如年”,所以很多人一早就給自己和家人預訂了飯店位置,吃水餃去。
其實,在除了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,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 ,北方地區(qū)有冬至宰羊、吃餃子、吃餛飩的習俗,南方地區(qū)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、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,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