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科學家故事——葉叔華
作者:藺云燕 時間:2022-12-05 瀏覽量:22,952現(xiàn)在人都喜歡“追星”,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真正的“明星”。 前兩天她的一段英文演講上了微博熱搜,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,95歲高齡的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演講鼓勵女孩們,要勇敢展示自己的能力,打破“玻璃天花板”。這位曾經(jīng)仰望星空的女孩,如今已成為了天文學界的泰斗,享譽世界。 在浩瀚的星河中,3241號小行星被冠以她的姓名,她是當之無愧的“明星”。 至今她的成就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她就是中國首位女天文臺長,“北京時間之母”葉叔華。
三改志愿,找到一生摯愛
1927年,葉叔華出生在廣東,家里兄弟姊妹6個人,她排行第三,所以取名“叔華”。 當時正值時局動蕩,朝不保夕,葉家的家境也并不富裕,可她們的父親卻十分堅持,一定要讓孩子們接受教育。 在重視教育的父親影響下,小葉叔華字還不太認得全呢,就喜歡到處找書看,像是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東周列國志》、《西游記》,抓到哪本就看哪本。 9歲時,葉家舉家搬到了香港,懂事的葉叔華幫著媽媽記賬、寫信,還要管著幾個弟弟。 這時,葉叔華讀過的書就有了用武之地。因為書讀得多,故事講得好,弟弟們和鄰居家的孩子都愛聽她說書。每到晚上,葉家總是擠滿了前來聽書的孩子們。就這么講了三四年,她的口才和中文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。
到了高考填報志愿時,父女二人再三協(xié)商,決定學數(shù)學,將來畢業(yè)了就去當老師。但當時葉叔華報考的中山大學沒有單獨設立數(shù)學系,只有一個數(shù)學天文系。為了修學分,她只能硬著頭皮去聽了從沒了解過的天文課。 可沒想到,聽了幾次鄒儀新教授的課,葉叔華就被深深地吸引了!她覺得宇宙如此廣闊,天文如此美妙,便毅然決然地轉學了天文。
從此,她找到了一生摯愛的學科,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,也成就了一位天文學泰斗!
靠5個“靈魂拷問”求職成功
1951年,畢業(yè)后的葉叔華輾轉來到上海,與她同來的,是大學同學程極泰。 在大學時,二人因為對天文學懷著同樣的熱愛走到了一起,畢業(yè)后不久,他們就結了婚。
來到上海后,經(jīng)朋友介紹,程極泰進入了復旦大學當教授。 而葉叔華的求職之路就沒有這么順利了。她曾到紫金山天文臺求職,可當時的臺長張鈺哲說,臺里只招一名男性。吃了“閉門羹”的葉叔華不服氣,轉頭就寫了一封長信去臺里,一口氣列舉5個“不應該不用自己”的理由。用事實證明了,女性也可以成為頂尖科學家。 葉叔華就是這樣一個勇氣與實力并存的女性,她的5個“靈魂拷問”讓臺長大為震動。
終于,在1951年底,葉叔華如愿進入了當時紫金山天文臺所屬的上海徐家匯觀象臺,并成為徐家匯觀象臺的第一位女性研究人員,多年后,又成為了我國首位女性天文臺長。 后來接受采訪時,葉叔華說: “幾千年來的傳統(tǒng)觀念對女性存有偏見,女性的人生負擔依然沉重。女性在工作中有成就,一方面靠機遇,另一方面要靠努力,往往比同等條件的男子付出更多。
在女性成才問題上,教育是最根本的,女性應該從小就認識到男女雖有差別,但只是在生理上、體力上,這些差別并不意味著女性比男性差。事實證明,通過努力,女性可以做得比男性更好。”
葉叔華也的確是身體力行做到了這一點。 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,一切都處于探索階段,科研條件也很艱苦。 和當初對宇宙的浪漫幻想完全不同,天文觀測的工作實際操作起來是相當枯燥的。 葉叔華進入觀象臺的第一項工作是觀測恒星,計算恒星時,再換算成世界時。簡單來說就是給國防、測繪等尖端領域報時。
這對時間精確度要求極高,工作人員經(jīng)常要站在戶外全神貫注地觀測。夏天的蚊蟲叮咬尚能忍受,到了冬天,怕影響觀測結果,即使在刺骨的寒風中凍得手腳發(fā)麻,觀測員也不能戴手套。 可即便是竭盡全力的工作,結果往往也不盡如人意。
事實上,這個全國唯一從事時間工作的天文臺儀器老舊,科研水平與世界標準也無法相提并論了,精確度在全球授時公報中常常排名墊底。 這讓她暗下決心,一定要把精確度提上來,走在世界科學前沿! 讓世界聽見北京時間 。 沒錯,“北京時間”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通過人為觀測、計算規(guī)定的。 1958年,徐家匯觀象臺著手籌建我們國家自己的“綜合世界時”系統(tǒng),葉叔華主動請纓,肩負起這個重擔。
科研工作的日常就是日復一日地測算、校正,真正稱得上是“分秒必爭”。經(jīng)過了7年艱苦卓絕的工作,1965年,我國的“綜合世界時”系統(tǒng)終于通過國家鑒定,正式作為時間基準向全國發(fā)布,“北京時間”自此誕生了! 葉叔華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:辦一件事,假設只有40%的把握,如果停在那里不動,就會慢慢變成20%的把握,最后變?yōu)榱恪5e極爭取,可以將其變成60%、70%,最后將事情辦成。 所以只要是她認定的方向,都會努力去爭取。
1972年,葉叔華發(fā)現(xiàn)國際上已經(jīng)在做一項新技術VLBI(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技術,簡單來說,VLBI就是把幾個小望遠鏡聯(lián)合起來,達到一架大望遠鏡的觀測效果。這是因為,雖然射電望遠鏡“看到”光學望遠鏡無法看到的電磁輻射,從而進行遠距離和異常天體的觀測,但如果要達到足夠清晰的分辨率,就得把望遠鏡的天線做成幾百公里,甚至地球那么大。),這個技術對國防、探索宇宙都有很重要的影響。 她當即就決定,我們也一定要做這個項目。剛一提出申請經(jīng)費,葉叔華就直接被拒絕了,但她沒有氣餒,找到領導,在辦公室靜站了十五分鐘,得到了見更上級領導的機會。在主管領導那里,她又是曉以利害、軟磨硬泡,終于取得了經(jīng)費。
最終,葉叔華也以實際結果證明,她再一次帶領我國的科研團隊站上了世界頂峰。 她主導研發(fā)的這套系統(tǒng),在我們探索宇宙的歷程中,發(fā)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,從探月衛(wèi)星“嫦娥”到全國衛(wèi)星導航系統(tǒng)“北斗”,至今仍在為我們的航天探索事業(yè)保駕護航。
近一個世紀,葉老的經(jīng)歷完美詮釋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勇氣、堅韌和力量。如今已經(jīng)95歲高齡的葉老仍在堅持上班,奔走在科研、科普工作的一線,也不斷在為女性權益發(fā)聲,正如她在演講中所說: 女性的頭頂有一個“玻璃天花板”,如果你想要獲得平等,就要為之奮斗,展示出你的實力,只要我們女性努力做到更好,女性的地位會越來越高。